西江日報記者 陳松連
工會組織是廣大職工群眾的“娘家人”,切實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竭誠服務職工群眾是工會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市總工會牢固樹立以職工為中心的理念,扎實開展“我為職工辦實事”實踐活動,全心全意為職工服務,讓工會組織成為職工的暖心之家、服務之家、和諧之家,為肇慶高質量發展貢獻工會力量。
城市困難職工解困脫困有成效
不斷提升困難職工生活品質
城市困難職工是市總工會一直重點關注的群體。市總工會主動擔當作為,在全省率先實施城市困難職工常態化幫扶機制,通過有的放矢開展系列幫扶措施,使城市困難職工解困脫困工作卓有成效。
2020年,市總工會在全省率先出臺《肇慶市鞏固城市困難職工解困脫困工作成果三年(2020年—2023年)行動方案》和“一對一”精準志愿服務幫扶制度,推動建立相對困難職工的長效幫扶機制,實現幫扶無縫銜接,被市政府列入2021年十件民生實事,每年財政劃撥200萬元給以支持。
據統計,2021年全市發放各類幫扶困難職工資金共812.3萬元,幫扶437戶3542人次。其中,發放常態化生活補助382.9萬元,幫扶2804人次;發放大病慰問金額25.6萬元,幫扶66人次;發放金秋助學金128.2萬元,幫扶學生300名;發放省總工會轉撥2021年度中央財政專項幫扶補貼275.5萬元,幫扶372人次。
今年,市總工會繼續鞏固拓展城市困難職工解困脫困工作成果,在原有幫扶措施基礎上提質擴面,把更多符合條件的困難職工納入幫扶范圍。同時,進一步提高幫扶標準,把困難職工生活救助幫扶標準在原來的基礎上每檔提高100元/月,救助金額最高達到1600元/月;助學標準在原來的基礎上每檔提高1000元/年,困難職工家庭子女最高可享受6000元/年的助學幫扶金;大病救助標準每檔提高1000元/次,符合條件的困難職工可獲得最高6000元/次的慰問金,上述三項措施的實施預計將惠及困難職工近萬人。
全市建成28家工會愛心驛站
成為戶外勞動者的溫暖港灣
4月27日,市總工會聯合中國電信肇慶分公司共同舉辦黃塘營業廳省級“戶外勞動者工會愛心驛站”揭牌儀式,并為到場參加活動的戶外勞動者送上“五一”國際勞動節節日慰問品。
據介紹,工會愛心驛站是戶外勞動者溫暖的港灣,服務對象主要是環衛工人、快遞小哥、網約車司機、執勤交警、城管執法人員等戶外勞動者。記者在黃塘營業廳的工會愛心驛站現場看到,站內配備了電視、空調、飲水機、微波爐、免費WiFi、衛生間、報刊、應急藥箱等,能有效解決戶外勞動者飲水休息、茶飯加熱、取暖納涼、手機充電、避雨如廁等實際問題。此外,工會愛心驛站還提供健康、安全、權益、心理、文化等公益服務,讓戶外勞動者切實感受到來自社會和工會組織的關愛。
記者從市總工會了解到,目前全市已建成省級“戶外勞動者工會愛心驛站”28家,并支持建設資金140萬元。2022年,全市將繼續創建12家省級愛心驛站,全年服務戶外勞動者約10萬人次。
多措并舉服務職工群眾
提升職工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市總工會積極發揮職工服務中心作用,通過開展“春送崗位、夏送清涼、秋送助學、冬送溫暖”活動,做實工會“互聯網+”普惠性服務,以及職工醫療互助保障、法律援助、職業培訓、女職工關愛行動等服務,不斷增強職工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目前,全市已建成職工服務中心11家,省級職工服務示范點8家,縣級以上職工心靈驛站10家、基層職工心靈驛站100多家。
市總工會積極推進工會互助保障計劃,2021年為4449名職工患者發放理賠金954.02萬元。今年,市總工會發動職工10萬人(次)參加醫療互助保障活動,繼續提高職工醫療保障水平。繼續開展求學圓夢行動,為符合條件的職工發放學歷提升補貼,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惠及職工1000人。為市級以上勞模提供免費健康體檢,為女職工開展“兩癌”免費篩查,惠及勞模和女職工800人次。
充分利用“粵工惠”平臺,網上服務職工力度持續加大。全市各級工會通過“粵工惠”平臺提供的二次開發接口進行個性化功能開發,并充分利用“粵工惠”平臺開展職工普惠性服務。為“粵工惠”平臺實名認證的工會會員免費贈送公益技能培訓名額近1萬名。利用重大節假日舉辦“粵工惠”APP實名認證搶贈公益活動,開展女職工健身培訓、職工子女暑期公益培訓、節日公益免費觀影、女職工育兒課程等20多期活動,吸引近10萬名職工參與。截至5月9日,全市各級工會在“粵工惠”APP平臺工會組織登記4240家,入庫會員38.2萬名,會員實名制人數26.6萬名,其中一半以上會員享受過各級工會通過“粵工惠”送出的各種福利,各項指標均走在全省地級市前列。
此外,為豐富職工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今年“五一”期間,市總工會舉辦“五一”公益電影放映活動,讓市級以上勞模、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環衛工人、企業職工等群體在假期暢享《我和我的父輩》《中國醫生》《懸崖之上》等影片,讓他們度過一個輕松愉快的假期。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