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慶市第一人民醫院門診腫瘤科。西江日報記者 夏紫怡 攝
西江日報記者 夏紫怡 通訊員 陸莉詩
4月15—21日是第28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今年的主題為“癌癥防治,早早行動”。然而,在快節奏的生活里,預防癌癥的理念與知識卻尚未普及與推廣。2020年,我市依托肇慶市第一人民醫院建立了肇慶市癌癥防治中心,進一步推進了全市癌癥防治體系建設,同時加強了基層腫瘤防治工作和規范化診療技術的推廣。
根據有關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新發癌癥病例有457萬例,其中肺癌發病數高居第一,其次為結直腸癌、胃癌、乳腺癌等。男性當中高發癌種為肺癌,女性則為乳腺癌。“然而,鼻咽癌已成為肇慶人群中高發癌癥之一。”肇慶市癌癥防治中心秘書長、肇慶市第一人民醫院腫瘤醫學中心醫師馮思敏認為,防治中心的建立,正是癌癥診療從“治”到“防”的轉變體現。
據了解,依托于肇慶市第一人民醫院腫瘤醫學中心的人才基礎和醫療資源,防治中心聯同疾控部門、醫療機構、基層醫療衛生院等,開展全方位、全周期的癌癥預防、診治、管理和康復服務。預防關口前移的模式下,早防早診早治的癌癥治療理念逐漸得以推廣。
作為肇慶市癌癥防治中心,需承擔腫瘤監測、癌癥防治健康宣教、重點癌癥人群篩查、資源統籌、分級診療等工作。“從去年開始,我們先后到四會、德慶等地基層醫院開展工作調研、學術交流和技術推廣。同時通過舉辦省、市級培訓班,從診療規范、臨床路徑、強化癌癥篩查、個體化規范治療等方面著手,幫助各地醫院建立起規范化診療病房模式。”馮思敏告訴記者,在癌癥防治健康宣教過程中,我們除了在技術上形成互動交流外,還搭建了雙向診療平臺。”
馮思敏解釋,此前有一名來自封開的乳腺癌患者,在當地醫院接受了化療后,因醫療資源有限,轉介到肇慶市第一人民醫院繼續接受后續的放療,后來該名患者進入內分泌治療階段時,她便可以回到當地醫院進行康復隨訪管理。“如此一來,我市在癌癥防治體系下,逐漸形成了‘常規診療在市縣、疑難重癥轉省級、康復隨訪在基層’的模式。”
記者了解到,肇慶市癌癥防治中心已建立癌癥三級預防體系,更高效把控“預防關”。其中,一級預防是指通過改變不良生活方式、避免接觸與癌癥相關的危險因素及接種預防性疫苗等措施,包括:控煙、遠離致癌病原體(接種乙肝疫苗、HPV疫苗)、限酒、保持健康體重、適度運動、合理膳食、減少室內空氣污染物暴露等。二級預防則是篩查和早診早治??稍诟呶H巳褐虚_展癌癥的篩查,譬如鼻咽癌篩查作血清EB病毒相關抗體檢查和鼻咽纖維鏡檢查等。三級預防對臨床上已經確診為惡性腫瘤的患者進行正確的治療和康復指導。目前診治中心已建立了多學科診療模式,為患者提供個性化治療方案,包括手術治療、放療、化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內分泌治療等。
馮思敏表示,從“治”到“防”,關鍵在于普及,“在臨床中,一方面對于患者家屬或者患癌風險較大的人群,會建議他們定期做好預防體檢,另一方面我們提倡不同年齡段增加體檢項目,進一步擴大癌癥篩查的范圍。”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