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報記者 夏紫怡
青少年體質健康和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一直以來是社會關注的熱點。日前省體育局聯合省教育廳印發了《關于印發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體育健康發展實施意見》,進一步促進全省青少年健康成長、健全人格、錘煉意志等。
在體教融合的進程中,肇慶早已穩步發展。打造群眾性品牌體育項目,聯辦共建市縣特色運動隊,輸送青年優秀運動員等方面探索出了多形式多維度的“肇慶模式”。
資源共享構建體育品牌
自2002年起,“陽光體育運動”之勢如和沐春風遍拂全市中小學校?;盍λ纳涞慕∶啦龠\動,瀟灑靈活的輪滑訓練,氣氛熱烈的三人足球賽……一項項形式豐富的體育運動在各個學校落地推廣。緊接著,肇慶市文廣旅體局和肇慶市教育局多次牽手合作,以學校體育課堂為平臺,鏈接社區、俱樂部、協會等社會資源,將武術、毽球、圍棋、醒獅等傳統體育項目送進校園,塑造了一個個傳統體育特色學校。
“發展群眾體育鍛煉是繁榮競技體育的核心基礎。”肇慶市文廣旅體局黨組副書記夏燕慶介紹,體教融合的關鍵之處,一方面是著力提升青少年身體素質,另一方面則是為培養和發掘體育優秀人才蓄勢發力,“學校里從事體育的青少年基數變大,基礎人才多,優秀運動員才有可能持續涌現。”
而暢通體育、教育資源的共享渠道,是體教融合的重要內容之一。肇慶市文廣旅體局群眾體育科科長丁亞軍介紹,目前主要有教練員隊伍共享和體育場地共享,其中,在開展青少年陽光體育運動和傳統體育進校園項目中,安排體育部門的優秀教練員進行專業指導,幫助青少年學生正確參加體育鍛煉。同時鼓勵有條件的學校體育場地,在課余時間向本校師生開放的基礎上向社會開放,進一步滿足社會對體育場地的需求。
共建聯辦打造市縣運動隊
2019年,全市9所學校上榜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2020年,肇慶三所學校入選全國校園冰雪運動特色學校;2021年,肇慶市13所學校被評為“2021年廣東省校園籃球、排球、游泳推廣學校”……近年來,在“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學校體育模式和“教會、勤練、常賽”的原則下,肇慶市體育特色學校如春日紅花般逐一綻放。
不僅如此,依托特色學校的成功創建和“市隊校辦”的有效探索,一支支具有專業性的學校運動隊在市運動會、省運動會等大賽上展露鋒芒,連獲佳績。2021年廣東省中學生跆拳道錦標賽,肇慶鼎湖中學跆拳道運動隊榮獲六金、四銀、七銅;同年,在廣東省“中國體育彩票”青少年體操錦標賽中,鼎湖桂城中心小學體操運動隊拿下了女子甲組團體第二名,女子乙組團體第六名,男子乙組團體第八名的好成績。
而這些成果的由來,得益于體教融合的深度推進。以鼎湖區桂城中心小學為例,2018年“肇慶市體操訓練基地”落戶該小學,隨后陸續建成了體操館,組建體操隊,并在肇慶體育部門的專業指導下,配備了鞍馬、吊環、單雙杠等專業訓練設備,體系化的體操訓練模式由此正式啟動。
夏燕慶表示,“作為體育部門,我們還會為運動隊提供高水平參賽平臺,以賽代練不斷刷新我市學校體育競技項目新紀錄。”
發揮社會力量輸送優秀人才
近年來,我市積極發揮社會力量辦體育,充分調動社會各層面參與體育的積極性,社會力量也正逐步成為我市青少年體育人才培養的重要補充。2020年,分別由我市羽毛球協會、網球協會(俱樂部)培養的優秀運動員有4名成功考上西南大學、華南師范大學等省內外高等學府。
“在不少人眼里,只有取得驕人戰績的運動員才能被保送上大學,其實不然,根據最新政策,優秀運動員具有免試入學資格。”夏燕慶表示,接下來,肇慶將構建從小學、初中、到高中的體育傳統特色學校“一條龍“人才培養體系。形成小學、初中、高中對口升學機制,開展相同項目體育訓練,解決人才培養銜接問題。
如今,隨著全省首個蹦床運動訓練基地、中山大學高水平人才培養訓練基地、中山大學游泳隊訓練基地、中山大學畢業人才實習基地正式等專業實踐單位陸續落戶肇慶,省級優質體育資源下沉賦能,肇慶體育競技事業發展得到快速提升和有力保障。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