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州中學學生在進行游泳訓練,增強身體素質。
文/圖西江日報記者 賴小琴
廣東體育中考將迎來大改革的消息近期受到廣泛關注。剛發布不久的《廣東省深化新時代學校體育評價改革方案(征求意見稿)》提出,自2022年入學新生開始,體育中考成績以中考錄取總分12%的權重計入錄取成績,建立“日常參與+體質健康測試+運動技能測試”相結合的考查機制。如何加強體育鍛煉、提高學生體質正越來越受重視。
近日,在端州區河苑小學的操場上,到處是學生們體育鍛煉的身影,打籃球、跑步、跳繩……該校一直把學生體質健康放在學校教育中的重要位置,設立了多個體藝社團,包括花式跳繩、籃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啦啦操、街舞、田徑等,學生們根據自己的特長選擇不同的社團,培養自己的體育興趣,提高身體素質。
據悉,該校堅持開齊開足體育課程,堅持每天一小時的陽光大課間,包括跑操、跳繩、仰臥起坐、課間操等形式,保證學生的校內鍛煉時間。針對校外鍛煉,則以體育作業為依托,由體育老師布置跳繩、仰臥起坐、引體向上等體育鍛煉作業,其中還包含親子鍛煉項目,如與父母比賽跳繩、踢毽球,與父母打羽毛球、乒乓球等。這些作業在促進學生鍛煉的同時,也加強了親子關系。
此外,該校每學期都組織不同類型的體育比賽、田徑運動會、啦啦操競技等,選派優秀學生代表參加區、市級比賽。去年參加廣東省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時,該校學生體質優良率和合格率均得到了提升。
肇慶市第二中學也開足體育課程,保證學生每天上午的大課間體育鍛煉,同時結合體育中考的要求,在每天下午組織畢業班學生跑操、跳繩、打籃球等。在去年的廣東省學生體質健康測試中,該校還取得了肇慶地區中學組第一名的好成績。
記者從端州區教育局獲悉,端州中小學校嚴格落實國家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確保小學一二年級每周4課時,三至六年級和初中每周3課時,高中階段每周2課時;不擠占體育課時間安排與體育鍛煉無關的內容;中小學校每天安排30―40分鐘大課間體育活動,結合課后服務,確保中小學生在校時每天1小時以上體育活動。切實落實“雙減”政策,統籌管理作業數量、時間和內容,確保小學其他年級書面家庭作業完成時間不超過60分鐘,初中不超過90分鐘,高中階段合理安排作業時間。寄宿制學校學生晚上學習時間,小學不超過1小時,初中不超過2小時,高中階段不超過2.5小時,且合理安排課間休息。
在做好疫情防控基礎上,端州區中小學校廣泛開展陽光體育節活動,開設毽球、乒乓球、籃球、足球、田徑等競賽項目,各校也積極開展校運會、單項體育項目競賽等。
目前,端州區已創建了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7所,全國青少年校園籃球特色學校3所,全國青少年校園冰雪運動特色學校3所,全國青少年校園排球特色學校1所,市級、區級的體育項目推廣(特色)學校30多所。
而且,端州區把學生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納入到對學校體育與健康工作綜合評價的指標體系中,把學校體育與健康工作納入教育質量評價體系中。出臺了《端州區中小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不達標學校的責任追究辦法》《2021年端州區中小學生體質健康提升方案》,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情況,納入對校長屆滿考核和績效考核評價體系,發揮教育督導的“牙齒”作用。
這些措施的實施取得了良好成效。去年,端州區教育局委托第三方專業技術機構,開展2021年端州區中小學生體質健康抽測,結果顯示,初高中學生體質優良率44.91%,及格率92.76%;小學優良率54.48%,及格率97.32%,較2020年均有所提升;六所中小學校代表肇慶市參加了2021年廣東省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取得了優良率68.47%,合格率99.72%的好成績。
端州區對學生體育鍛煉的重視,也是肇慶近年來全面加強學生體質健康管理工作的一個折射。據悉,肇慶不斷完善學生體質健康評價體系,各學校已建立日常參與、體育鍛煉和競賽、健康知識、體質監測和專項運動技能測試相結合的考查機制。同時,提高體育中考分數,目前滿分為60分,占中考總分比例的8.1%。“雙減”政策實施以來,全市中小學校體育健康課程、大課間、體藝節等活動更為豐富,學生的體育鍛煉時間得到了有力保障。市教育局還鼓勵學校聯合校外培訓機構、公益機構,組織開展體育鍛煉方面的課后服務,提高學生體育鍛煉的質與量。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